北京刑事辩护律师网 旗下网站 
诈骗罪刑事辩护网
品牌服务
大型律所,一流团队!  权威咨询,高效代理!    电话:13691255677  
 
合同诈骗罪专栏简介

合同诈骗罪

  • 刑事律师解析合同诈骗案无罪辩护要点
    日期:2021-02-02 点击:389次

    刑事律师解析合同诈骗案无罪辩护要点行为人虽然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骗行为,但相对人并未因此陷入错误认识,其处分财产等行为系因自愿或其他原因,相对人财产受损与行为人的欺骗行为之间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行为人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 合同诈骗罪的地方法院规定
    日期:2021-01-31 点击:256次

    合同诈骗罪的地方法院规定,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二)》实施细则(试行)(2017年9月11日施行 鲁高法〔2017〕111号)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二)(试行)(2017)(2017年8月1日施行)

  •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解释及证据标准
    日期:2021-01-31 点击:1488次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解释及证据标准,犯罪嫌疑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情况(①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②用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③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④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如何逃匿)。

  • 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及定罪标准
    日期:2021-01-31 点击:373次

    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及定罪标准,何谓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有待于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解释。司法实践中,对于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因其情况复杂,在数额标准上应适当高于普通诈骗罪的数额标准。“其他严重情节”,一般是指手段恶劣,动机卑鄙,或者给对方造成严重经济的等情形。“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一般是指给对方当事人造成特别严重的经济损失的;造成企业破产等特别严重后果的等情形。

  •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要义与其他罪名的区分
    日期:2021-01-31 点击:339次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要义与其他罪名的区分合同诈骗罪是一种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犯罪。在司法实践中,区别合同诈骗罪与普通诈骗罪的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利用合同进行了诈骗。合同诈骗行为发生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这是区别于其他诈骗犯罪的一个主要特征。因此,正确界定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对区分此罪与彼罪具有重要意义。

  • 刑事辩护律师解析合同诈骗罪
    日期:2021-01-31 点击:272次

    刑事辩护律师解析合同诈骗罪,欺骗手段绝大多数是作为,而不可能是单纯的不作为。欺骗手段表现为行为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虚构事实,是指行为人捏造不存在的事实,骗取被害人的信任。其表现形式主要是:假冒订立合同必需的身份;盗窃、骗取、伪造、变造签订合同所必需的法律文件、文书、制造合法身份、履约能力的假象;虚构不存在的基本事实;虚构不存在的合同标的;等等。隐瞒事实真相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掩盖客观存在的基本事实,其表现形式主要是 : 隐瞒自己实际上不可能履行合同的事实,隐瞒自己不履行合同的犯罪意图;隐瞒合同中自己有义务告知对方的其他事实。

  •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民事欺诈行为的裁判标准
    日期:2020-05-04 点击:348次

    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具备合同履行的能力和诚意,无欺骗他人财物目的和欺骗行为,因客观情况发生变化使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不能认定为虚假履行行为,应当按合同纠纷对待处理,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及有效辩点
    日期:2020-05-04 点击:212次

    合同诈骗罪是从原来的诈骗罪中分离出来的一个罪名,诈骗罪的实行行为是诈骗行为,合同诈骗罪的实行行为是合同诈骗行为、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行为,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从性质上看,诈骗行为是使被诈骗人陷入认识错误,实施财产处分行为的行为;合同诈骗行为也应该具有同样的性质,即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使对方当事人陷入认识错误,以为行为人会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从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作出与之有关的财物处分行为。

  • 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要点与适用冲突把握
    日期:2020-05-04 点击:176次

    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是实践中认定难点。在具体案件中,被告人、辩护人普遍倾向于将普通诈骗往合同诈骗的方向辩解、辩护。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合同诈骗罪的立案追诉标准比普通诈骗罪高。

  • 骗取他人担保获取贷款,对担保人构成合同诈骗罪
    日期:2020-05-04 点击:3509次

    对于行为人骗取担保获取金融机构贷款的情形,应该按照实际案情判断行为人非法占有的具体目的,并确定两种行为的属性及相互关系。若行为人具有骗取担保与骗取贷款的概括故意,且金融机构可通过行使担保物权进行权利救济,最终受损系担保人的情形,可推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担保人财产的目的,从而认定被告人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

 

推荐律师

 
 
 
 

部分荣誉展示

更多>>
 
1369125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