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刑事辩护律师网 旗下网站 
诈骗罪刑事辩护网
品牌服务
大型律所,一流团队!  权威咨询,高效代理!    电话:13691255677  
 
合同诈骗罪专栏简介

合同诈骗罪

  • 合同诈骗中“合同”如何认定?
    日期:2023-09-15 点击:14次

    合同诈骗中“合同”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应限于经济合同;就形式而言,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判断是否属于本罪中的‘合同’,不仅要看名称,更要看约定的内容。由于口头合同具有随意性,因此,要成为本罪中的‘合同’,其内容需涉及市场交易,且该合同的存在要有其他证据予以证实。

  • 合同诈骗罪定罪证据的证明标准
    日期:2023-09-15 点击:16次

    合同诈骗罪定罪证据的证明标准能否构成合同诈骗罪还要看是否有后续的三个阶段的行为,缺少任何一个阶段的行为都是无法成立合同诈骗罪的。本案现有证据不能证实被害人马某某依据合同而处分了财产,被告人朱某某也没有因签订合同而获得财产,马某某亦未受到实际的财产损失,因而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 合同诈骗案件主要证据规格
    日期:2023-09-05 点击:24次

    合同诈骗案件主要证据规格询问被害人或被害单位(由主要经手人出证)。问清被骗时间、地点与犯罪嫌疑人相识过程,所签合同的时间、地点、内容及细节,被骗款、物数量等。

  • 诈骗类犯罪司法观点之合同诈骗罪
    日期:2023-08-18 点击:17次

    诈骗类犯罪司法观点之合同诈骗罪行为人签订租赁合同从对方手中取得车辆使用权,随后以该机动车作为质押物向他人借款或卖予他人,应构成合同诈骗罪,质押变卖行为应作为事后处理赃物的行为,不能再以犯罪予以惩处。诈骗数额应认定为骗租车辆的价值,不应认定为抵押变卖所得数额或者两者之和;租赁车辆的租金应视为犯罪的工具,不能从犯罪数额中扣除。

  • 认定合同诈骗罪裁判要旨汇总
    日期:2023-07-12 点击:20次

    认定合同诈骗罪裁判要旨汇总“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犯罪中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行为人主观上的非法占有目的,是司法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一般而言,对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之目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行为人是否具有签订、履行合同的条件,是否创造虚假条件;(2)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无履约能力;(3)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有无诈骗行为;(4)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5)行为人对取得财物的处置情况,是否有挥霍、挪用及携款潜逃等行为”。

  • 对赌收购型合同诈骗罪的认定
    日期:2023-06-10 点击:40次

    对赌收购型合同诈骗罪的认定涉企业合同诈骗犯罪案件中,合同诈骗与民事违约行为的界限区分,一直是实务难点。对赌收购中因造假行为引发的新型、复杂刑事案件,更是面临着商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界分、犯罪数额(财产损失)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等难题。有学者结合多起对赌协议场景中的合同诈骗刑事案件,提出“法院对被告人定罪时是否未考虑对赌协议的特殊交易构造,从而导致刑法对民事交易过度干预”的质疑。

  • 合同诈骗犯罪案件证据审查要点
    日期:2023-06-09 点击:34次

    合同诈骗犯罪案件证据审查要点从司法实践来看,合同诈骗犯罪案件罪与非罪争议较大,多数案件存在犯罪竞合、证据材料多等情况。检察机关在办理合同诈骗犯罪案件过程中,除应审查经济犯罪案件的共性因素即主体及刑事责任能力、主观方面的犯罪故意及犯罪目的、客观方面的行为手段等外,还应着重对合同诈骗案件中特定情形证据的审查。

  • 合同诈骗罪司法观点集成
    日期:2023-04-16 点击:70次

    合同诈骗罪司法观点集成在数额犯中,犯罪既遂部分与未遂部分分别对应不同法定刑幅度的,应当先决定对未遂部分是否减轻处罚,确定未遂部分对应的法定刑幅度,再与既遂部分对应的法定刑幅度进行比较,选择适用处罚较重的法定刑幅度,并酌情从重处罚;二者在同一量刑幅度的,以犯罪既遂酌情从重处罚。

  • 一房二卖是民事欺诈还是合同诈骗?
    日期:2023-04-14 点击:52次

    构成合同诈骗罪。如果实施“一房二卖”行为的出卖人,在签订、履行房屋买卖合同的过程中,不仅存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而且企图骗取买受人数额较大的财物,那么就构成合同诈骗罪,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进行定罪量刑。

  • 交易习惯与合同诈骗罪的否定
    日期:2023-04-08 点击:60次

    在处理“刑民交叉”案件时,民事法律的上述规定能够给予我们的启发是:在民事交往中,当事双方长期以来如果已形成某种交易习惯的,在认定犯罪成立与否,判断行为性质时,必须充分考虑这种交易习惯,刑事司法不能无视交易习惯,强行介入纠纷处理过程,断然判定取得财物一方的行为缺乏法律依据,进而轻易地认定犯罪的成立。这一点,在合同诈骗罪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对此,结合“赵某利被判诈骗罪”进行分析。

 

推荐律师

 
 
 
 

部分荣誉展示

更多>>
 
1369125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