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与民事合同欺诈行为的界定合同诈骗罪与民事合同欺诈行为虽然在客观表现上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本质上的区别。由于关乎行为人罪与非罪的认定,应注重从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和客观行为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严格区分。
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如何区分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区分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界限关键在于诈骗行为是否是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产生的,是,则构成合同诈骗罪,否,则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解释在实际处理合同诈骗犯罪案件的时候,可能会对相应嫌疑人、被告人采取逮捕措施,为了正确使用,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02年的时候制定了相关的司法解释,这也可以算作是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解释内容,下文中带来全文内容供各位参考查阅。
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认定数额认定是合同诈骗罪量刑多少的关键因素,按照相关法律中的规定:自然人有合同诈骗行为的,定罪数额是5千元到2万元以上的,就可以认定构成合同诈骗罪。而要是主体为单位的话,则此时要求数额在5万元-20万元的,那么才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的界定行骗者为了便于实施诈骗的目的,专门持伪造的或他人的身份证件,到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成立公司,然后,以公司名义招聘员工、培训员工,由员工进行诈骗,整个诈骗过程,真正的幕后策划人始终不露面。因此,合同诈骗案件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的通常都是公司的业务员或一般员工,而隐藏在合法公司后面的策划人因为极少直接与受骗者接触,从而得以逃避法律制裁。
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构成要件:1.客体: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对象是公私财物。2.主体:个人或单位均可构成。3.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
合同诈骗罪的处罚标准,应对合同诈骗罪的处罚标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实践证明,由具备一定法律知识和工作经验的律师来处理,既可以防范法律纠纷,也可以更好地解决法律纠纷,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经济损失,有效地保障您的合法权益。
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内容完全虚假的合同,即行为人是在完全没有履约能力情况下签订的合同。行为人在主观上就没有准备履行合同,占有他人财物的动机明显,应当以合同诈骗罪论处,但行为人主观上无长期占有他人财物的意图,只是想临时借用,待将来有收益后再行归还对方的,一般不宜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合同诈骗罪报案材料有哪些1提供所签的合同(协议)。2、已经履行小额合同,提供已履行合同的材料。5、提供涉嫌人,隐瞒真相依据6、涉嫌人的身份证明材料。 流程:1经过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由单位制作《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并制作《立案决定书》。
合同诈骗罪是怎么回事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该罪之中签订合同是进行诈骗的手段,如果没有签订合同而进行诈骗,则不构成合同诈骗,而构成普通诈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