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刑事辩护律师网 旗下网站 
诈骗罪刑事辩护网
品牌服务
大型律所,一流团队!  权威咨询,高效代理!    电话:13691255677  
 
诈骗罪名专题简介

诈骗罪包含合同诈骗罪,金融诈骗罪,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票据诈骗罪,保险诈骗罪,招摇撞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等罪名。

  • 合同诈骗罪裁判规则12条
    日期:2020-04-06 点击:511次

    合同诈骗罪裁判规则12条行为人在既未取得保险监督管理机关批准又未得到保险公司授权的情况下,以保险公司名义销售保险、收取保费,应认定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财物,构成合同诈骗罪。其中,部分赔付的,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 合同诈骗罪证据审查指引
    日期:2020-04-02 点击:498次

    合同诈骗罪证据审查指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证明与对方当事人签订合同是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过程、情节、骗取财物的数量及其他共同犯罪人在具体实施犯罪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 集资诈骗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日期:2020-03-26 点击:333次

    集资诈骗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犯罪行为的客观表现虽有非法集资的共同外在表现形式,但具体实施方法也有根本不同。前者的行为人必须使用诈骗的方法,而后者则不以行为人是否使用了诈骗方法作为构成犯罪的要件之一,尤其是在吸收存款或募集资金的目的行为上并不遮掩赢利的意图。

  • 合同诈骗罪行为类型的边缘问题
    日期:2020-03-24 点击:227次

    合同诈骗罪行为类型的边缘问题,既然合同诈骗罪是诈骗罪的特殊形式,那么,合同诈骗罪就必然完全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完全具备诈骗罪的构造,只不过合同诈骗罪要求利用合同实施诈骗行为,因而行为必须发生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被害人必须是合同对方当事人。因此,合同诈骗罪的构造是: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实施欺骗行为→对方当事人产生认识错误→对方当事人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行为人或第三者取得财产→对方当事人遭受财产损失。

  • 民间借贷与集资诈骗罪的界限如何划定
    日期:2020-03-05 点击:258次

    民间借贷与集资诈骗罪的界限如何划定,民间借贷与集资诈骗罪的最主要区别是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首先,民间借贷行为人没有对出借人的标的物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行为人一般是为了弥补生产、生活等方面出现的暂时陸资金短缺,并在约定的时间内偿还本息。虽然可能出现借款人由于各种原因偿还不上借款而逃避债务的情况,这往往是因为遇到了不以其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困难,但并不属于非法占有。

  • 诈骗罪的定罪量刑标准
    日期:2020-02-26 点击:471次

    诈骗罪的定罪量刑标准诈骗罪以“数额较大”为入罪起点,根据相关法律解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具体数额标准。另外,相关司法解释还对部分构成诈骗罪的具体行为进行了规定。

  •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案件中判决应只限于本金
    日期:2020-02-20 点击:155次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案件中判决应只限于本金对于透支的本金产生的正常利息实际上也只是双方依据民事借款合同约定的利息,不能称之为银行的损失。故无论是本金产生的正常利息还是其他费用,都只是双方约定的义务的体现方式,而不能称之为银行的损失。既然银行毫无“损失”可言,那么法院对此裁判也就没有任何依据可言。从这个角度来说,法院也只应就本金部分作出裁判。

  • 如何判断合同诈骗罪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日期:2020-02-20 点击:200次

    如何判断合同诈骗罪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合同诈骗罪在客观方面必须是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因此签订合同时行为人事前的履约能力是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重要方面。行为人事前的履约能力可分为具有完全履约能力、部分履约能力和无履约能力三种情形,应区别情形加以认定。如果行为人具有完全履约能力,但自始至终无任何履约行为,而仅仅让对方当事人单方履行合同,从而占有对方财物,毫无疑问应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 "信用卡诈骗罪”中的信用卡到底是如何定义的
    日期:2020-02-15 点击:558次

    "信用卡诈骗罪”中的信用卡到底是如何定义的刑法规定的“信用卡”,是指由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 集资诈骗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实务中之认定
    日期:2020-02-06 点击:183次

    集资诈骗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实务中之认定,袁某以投资养殖、开发房地产为由,许诺高回报为诱饵,在集资过程中,使用了经过虚报注册资本而取得的公司营业执照,有欺骗公众,隐瞒经营性质的行为。且袁某将集资款由其以个人名义存入私人账户,说明其主观上非法占有的故意,构成集资诈骗罪。

 

推荐律师

 
 
 
 

部分荣誉展示

更多>>
 
1369125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