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刑事辩护律师网 旗下网站 
诈骗罪刑事辩护网
品牌服务
大型律所,一流团队!  权威咨询,高效代理!    电话:13691255677  
 
诈骗罪名专题简介

诈骗罪包含合同诈骗罪,金融诈骗罪,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票据诈骗罪,保险诈骗罪,招摇撞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等罪名。

  • 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职务侵占罪的区分与适用
    日期:2019-11-13 点击:247次

    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职务侵占罪的区分与适用合同诈骗罪系诈骗罪的特殊规定,区分两罪的关键在于诈骗行为是否发生在签订、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利用合同骗取财物,并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的是对方当事人财物,职务侵占罪中非法占有的是本单位财物。在商品房交易过程中,冒用公司名义签订合同并骗取钱款,数额巨大的,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 票据诈骗与合同诈骗的区分标准
    日期:2019-11-13 点击:200次

    票据诈骗与合同诈骗的区分标准区分票据诈骗罪和合同诈骗罪的关键在于财物的取得是基于(使用)票据行为还是单纯的合同行为,即票据诈骗罪中的“使用”必须是以实现票据法中规定的票据本身功能、用途的方式而进行的使用。票据诈骗罪中“签发空头支票”的认定,应以出票人所签发的支票金额在付款日有无存款金额及相应的担保。

  • 浅谈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罪入刑条件边界认定问题
    日期:2019-11-11 点击:161次

    浅谈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罪入刑条件边界认定问题恶意透支信用卡入刑的必要性立法机关之所以将该罪纳入到刑法中来,主要是为了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的金融犯罪行为。在信用卡支付体系刚创立时期,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信用卡制度十分脆弱,未能及时发现透支帐户并迅速通知各营业处所及时止付,为了保护银行的利益,规范金融秩序将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的行为作为犯罪予以追究。

  • 合同诈骗与民事合同欺诈行为的界定
    日期:2019-11-11 点击:133次

    合同诈骗与民事合同欺诈行为的界定合同诈骗罪与民事合同欺诈行为虽然在客观表现上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本质上的区别。由于关乎行为人罪与非罪的认定,应注重从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和客观行为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严格区分。

  • 从一则案例谈“表见代理与贷款诈骗”实务区分
    日期:2019-11-09 点击:431次

    从一则案例谈“表见代理与贷款诈骗”实务区分贷款诈骗罪是指借款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双重客体,既侵犯了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对贷款的所有权,还侵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贷款是指作为贷款人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提供的并按约定的利率和期限还本付息的货币资金。

  • 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如何区分
    日期:2019-11-08 点击:225次

    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如何区分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区分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界限关键在于诈骗行为是否是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产生的,是,则构成合同诈骗罪,否,则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解释
    日期:2019-11-08 点击:191次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解释在实际处理合同诈骗犯罪案件的时候,可能会对相应嫌疑人、被告人采取逮捕措施,为了正确使用,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02年的时候制定了相关的司法解释,这也可以算作是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解释内容,下文中带来全文内容供各位参考查阅。

  • 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认定
    日期:2019-11-08 点击:197次

    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认定数额认定是合同诈骗罪量刑多少的关键因素,按照相关法律中的规定:自然人有合同诈骗行为的,定罪数额是5千元到2万元以上的,就可以认定构成合同诈骗罪。而要是主体为单位的话,则此时要求数额在5万元-20万元的,那么才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 合同诈骗罪的界定
    日期:2019-11-08 点击:216次

    合同诈骗罪的界定行骗者为了便于实施诈骗的目的,专门持伪造的或他人的身份证件,到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成立公司,然后,以公司名义招聘员工、培训员工,由员工进行诈骗,整个诈骗过程,真正的幕后策划人始终不露面。因此,合同诈骗案件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的通常都是公司的业务员或一般员工,而隐藏在合法公司后面的策划人因为极少直接与受骗者接触,从而得以逃避法律制裁。

  • 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构成
    日期:2019-11-08 点击:248次

    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构成要件:1.客体: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对象是公私财物。2.主体:个人或单位均可构成。3.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

 

推荐律师

 
 
 
 

部分荣誉展示

更多>>
 
1369125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