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和骗子赛跑 断诈骗链条(大数据观察)
日前,上海警方公布了一组反电信诈骗案数据:今年1至10月,上海假冒公检法类电信诈骗案同比下降63.2%,案值同比下降45.5%;伪基站类案件案值同比下降96.4%。
今年3月,为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发态势,上海市公安局、通信、金融监管等部门共同组建了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实行防范、打击、治理一体化运作的实战机制。
半年来,上海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成功紧急止付涉案账户近400个,冻结被骗资金折合人民币8900余万元,成功劝阻4.9万余人次。
冻结涉案账户“以分钟计”
3月31日上午8时,上海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接到某公司报警,称其德国总公司财务收到一封电子邮件,被骗向农业银行上海分行离岸账户转账299万欧元。原来,该公司邮件系统被境外电信诈骗分子攻破,犯罪嫌疑人盗取了该公司总裁邮件账号,以总裁的名义,要求公司财务向指定账户转账。中心经与农行上海市分行专线对接、紧急处置,仅用半个多小时,成功将涉案账户止付,并协调农行将涉案款项原路返还。就在涉案账户被止付20多分钟后,3名男子到该银行要求转账,被警方抓获。
“如果按照以往的流程,要协调涉案账户止付需要开设各种证明,层层上报审批,至少需要一天时间。”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二支队政委施宇翔回忆,2015年,他曾经为追踪涉案账户资金,连续出差8次,“从广西到湖南,再到云南,前后耗时半个月。”
现在,电信、移动、联通3家运营商,知名网站及11家银行已派员入驻上海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中心24小时不间断响应案件接报和预警防阻工作。”上海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值班长王俊杰警官说,“一旦接到报警可立即共享案情信息,由派员通过内部系统查询并冻结账户,运营商也将及时封停诈骗号码和钓鱼网站网址,确保第一时间帮助被骗民众止损。”
精准定位受害人,及时劝阻
9月14日上午10时30分,上海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内电话声此起彼伏。一台电脑上显示一连串拦截到的诈骗电话。“这些电话大多是从境外打进来的,他们通过网络软件设置,可随意显示自己的号码。”王俊杰说。
通过大数据平台拦截到这样的诈骗嫌疑电话,并精准定位受害人,及时打电话劝阻受害人,是王俊杰和他同事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9月6日15时30分许,中心接到系统推送信息,某嫌疑号码盯上了邹某手机,冒充“公检法”实施电信诈骗。中心民警通过网络查找发现,邹某的手机被钱某使用,但钱某拒绝透露通话信息。中心联系当地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到钱某登记的住处,发现钱某已经搬离。中心民警只好不断拨打钱某的电话,终于说服其告知事情原委。原来钱某接到了所谓“海口公安”的电话,称其涉嫌刑事犯罪已经被通缉。正当钱某根据对方指示实行网络转账时,接到了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的电话,最终避免了经济损失。
跨省市办案,联手铲除诈骗链条
在上海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巨大黑色屏幕几乎占满整个墙面,上面实时显示着全市电信诈骗案发情况,接报案件数、涉案总金额、各大商业银行转账数据、诈骗电话来源地等信息。
其中,还有对既遂(即已骗得资金)电信诈骗案件的统计,冒充熟人领导、伪基站短信诈骗、网络购物诈骗等占比均达到15%以上。“其他还有代购机票诈骗、贷款诈骗等,政府推出新政策,骗子就会写出新剧本。”王俊杰说。
上海警方表示,“互联网+”时代的电信诈骗犯罪呈现出非接触性、跨区域作案等新特征,传统侦查办案模式显然已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必须改革。
如今,所有电信诈骗案件的接报信息都直接传送到中心进行统一梳理、串并、分析,这些数据信息将与各省市共享。自今年9月9日起,中心已向广东、福建、陕西、四川等16个省份提供了预警信息。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公安机关积极探索“跨省市”统一办案模式。
“过去,电信诈骗犯罪从设伪基站、发短信到洗钱、取钱,一个犯罪团伙一条龙,现在则是形成产业链条、专业化分工,越做越精。”黄浦公安分局刑侦支队警官宋臻玮说,“比如发诈骗短信的以前多是用车载伪基站,现在,犯罪嫌疑人伪装成快递小哥,将伪基站设备放在送快递的箱子中,到人员密集场所发送诈骗短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电信诈骗迅速网络化。“如果你去某购物网站上买充电宝,你会发现,有的店铺只卖一两种类型的充电宝,且充电器标价超高,从1万元到10万元都有,往往这样的店铺可能涉嫌专业洗钱。”宋臻玮说,“要打击这些专业洗钱链条,需要相关企业配合。”
“反电信网络诈骗需要社会各方联手出击,将其关联产业铲除,从根子上斩断电信网络诈骗链条。”施宇翔说。(记者 郝 洪)